水彩画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水彩画的发展历程

水彩画是指用水彩作为颜料,以水为稀释媒介,在纸张上作画的绘画方式。水彩画是始于欧洲的一门古老的画种,在欧洲具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出现。最初的水彩画主要用作速写和油画的草图,多以钢笔勾勒,再辅以淡色渲染来表现空间层次及光感。

到了16、17世纪,英国画家认为,水彩画特别适合描绘本地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于是,水彩画在英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真正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画种。真正使水彩画兴盛、发展起来的应归功于18、19世纪英国杰出的水彩画家们的努力,他们以其精美的艺术品格使得水彩画享誉世界。其中透纳是其中极为杰出的一位,他运用水彩颜料亮丽透明的特性,充分融合水分,创作了晓雾迷漫的的英伦海峡、金光灿灿的威尼斯风光等作品,给后世留下很多美丽的艺术形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水彩画传入我国,迄今已有了百余年的历史。水彩画因与我国的传统水墨画有颇多相似之处,很快被我国的画家和书画爱好者接受。目前,我国水彩画画家数量庞大,各地区的艺术学术团体不断涌现,作品的民族特色鲜明,艺术风格多样,水彩画已从一个点缀性的小画种逐渐发展成了可与油画、国画相媲美的画种。水彩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其独有艺术特点不无关系,下面本文就其中比较突出的三点进行重点分析。

psb_018

二、水彩画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个画种的艺术特征主要是在特殊的绘画思维方式的指导下,表现出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审美特征,即一种绘画艺术的格调,一种独特的“味”。水彩绘画亦是如此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对其他画种的表现方式或形式技巧有所借鉴,但其自身所蕴含的艺术特征没有任何画种可以替代。

1.流动性
水彩画是一种以水为媒介表现作画过程的艺术形式,水是水彩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特定界线,流动性是构成其与众不同的艺术美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在其他外来画种的艺术表现中确实不多见。这种流动性可以对比西方的油画与传统的水墨画来说明。油画与水彩画正相反,油画具有一定的“凝定性”,这是油画颜料的成份所决定的,使颜料在画面上可以堆叠,虽然添加作为稀释剂的调色油有时也会造成颜料在画面上的流动,但它远远达不到水彩画必须以水为媒介的那种基本的流动性。这也是为什么油画可以是架上作业、壁上作业甚至天顶作业,而水彩画的作画过程近乎必须是水平的案头作业的道理。而对比传统的水墨画,水墨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用笔和用墨上,如果说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那么水性的发挥就是水彩的灵魂,水彩画因为水的作用而使画纸的白地与水彩互相渗融,表现出或透明、或轻快、或湿润的效果。

水彩画的流动性决定了水彩画飘逸、空灵的艺术气质。水彩颜料的颗粒在水的带动下畅游、融化、蔓延,湿润的纸上流动着的仿佛不是颜色,而是一层层诗意在静静地流淌,迷濛而又真切,婉约又不失轻快。著名西部水彩画家彭如华就十分擅长借助水与彩直抒胸意,能很好地利用水彩画的流动特性出落成画。她的水彩作品《逆光下的月季》借助水的特性表现对象的运动形态,使得整幅画连贯流畅,呈现出轻音乐般的节奏,充分利用了流动的水与色的交融表达了一种唯美的气氛。
水孕育了水彩艺术流动的诗意美,赋予了水彩语言无穷的魅力。水作为水彩作画过程中的一种调色媒介,对于一幅水彩作品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水彩画家把水看作是水彩艺术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水彩画是的流动性自然也成了品评作品优劣的焦点之一。但是在水彩画创作中并不是水用得越多越好,水的量的把握很关键。水用多了,颜色到处流,导致作者很难得到所需的形体和颜色;而水少了颜色干又体现不出水彩流动的特点。这里水份的使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逐渐掌握与适应。

2.透明性
“透明性”是水彩画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水彩颜料质地细腻、透明,画面色彩的表现是通过反映被水彩颜色所覆盖的白色水彩纸的光泽而产生的,色粒在水中流动、渗透,从而在洁白的纸面上呈现出通透、明润的效果。可以说透明的画面是由颜料通过水作用到白色水彩纸上混合后得到的效果,它也是构成水彩画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彩画的这种透明性与传统的中国画有几分相似,清新透明、滋润空灵的水彩画尤其与中国水墨画所表现的抚媚华滋、含蓄轻薄的艺术效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传统中国画大量使用墨色而水彩画很少使用墨色。所谓的透明实际上是跟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众所周知水彩画基本不用白颜色,水彩画中的白颜色不是用来提高明度的,而是用来混合颜料水和色彩比例的。含水量越多,颜色越薄,透出纸面的部分就越多,所以它就显得更透明一些。

如果说水彩画中水的流动性是一个独有的特征,那么水彩的透明性则表现出了另一种独特的肌理美感。美国著名的水彩画家乔雷思金说过,水彩画在画家的处理下,溅泼的痕迹凝结的色快以及斑驳的粒状犹如梦境一般,使观察者从透明的记忆库中唤出了独特的意象。水
彩画透明的特质给人一种明净、清纯、轻松的心灵感受,很符合现代社会人们忙碌背后的心理追求,这也是水彩画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与喜爱的原因之一。
然而,当前一些学者针对水彩画的透明性特点,指出这种透明性显现出了水彩覆盖力差的缺陷,决定了水彩画具有先天性的不足——单薄。因此众多水彩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为了极力克服水彩画画面单薄的缺憾,竭尽全力营造水彩画面浑厚、凝重的体量感、厚实感。但是过分的追求画面的厚重感,用水彩画的工具材料去寻求油画的语言特色,显然容易走入创作误区。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主任黄铁山先生就曾指出:“水彩画一旦失去了自己的语言特色和面貌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一味追求厚重、结实的画面效果,刻意掩盖水彩画本来的透明面貌,很容易丢掉水彩艺术的个性语言,从而不利于绘画风格的锤炼与形成。不得不说,正是这种所谓的“缺陷”让透明性成为水彩艺术富于个性特色的重要语言标志,成就了水彩艺术有别于其它画种的透明、滋润、流畅与空灵的艺术魅力。

3.水、彩的有机结合
水彩艺术是“水”与“彩”的艺术,除了要追求“水味”十足,还要追求色彩的丰富。有“彩”无“水”,画面会失缺水彩艺术独特的润泽、飘逸与透明的韵致;而有“水”无“彩”,会使画面缺乏应有的色彩魅力变得苍白、贫乏与无味。水与彩的关系如手足、似血脉,紧密关联,缺一不可。水因彩而生,彩因水而润,神因彩而传。水、彩有机结合才会编织独具趣味的水彩画面,这也是衡量一个水彩画家整体调控、把握“水”与“彩”的语言能力以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黄铁山的水彩画讲水味、重彩韵,意境深邃;平龙的水彩山村风景,水色辉映、酣畅淋漓、空灵秀美;蒋振立的水彩漓江风景等等,不仅是水彩技法、文化内涵、个性语言的和谐彰显,更是“水”与“彩”完美交融的典范。
吴冠中先生曾极为精辟的论述:“水彩、水、彩,其特点就在水和彩。不发挥水的长处,它比不上油画和粉画的表现力强;不发挥彩的特点,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见逊色。但它妙在水与彩的结合。”灵动的水只有与缤纷的色彩相互配合、渗透,才会产生朦胧缥缈、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带来令人陶醉与寻味的趣味和魅力,使得水彩画更饱满、生动、鲜活;而多样的色彩也只有在水的调和下,才显得更加清新亮丽,给人一种新鲜、明艳的视觉享受。在强化水彩“水味”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色彩的美感,抓住色彩对水彩画的重要意义。在不少水彩画作品中人们常常看到大片的五彩斑斓的色块分解综合,平铺于画面中,冷暖相称,明暗互补,虚实相间,使得画面动感十足,向人们传达着一种活力。可见,没有色彩的参与也就丧失了水彩艺术独立存在的价值,更没有与其他画种比肩而立的资本,因此在创作水彩画的过程中要注重色彩的调配与运用,让笔随形、色随笔、水随色,水色在自然雕琢中虚实相生,使艺术形象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以水为脉,以色为魂,以心为本,水色交融,相得益彰,才能创作出富有灵魂的水彩画作品,才会进一步增强水彩艺术的色彩魅力。

三总结

水彩画以流动、透明、水色交融等为主要特征,是一种与自然保持和谐的艺术。尤其是它畅快、雅致、灵动的视觉效果,使人在静思默想中感悟到那种幽深清远、澹泊自然的神韵,并引发出如诗如歌的意趣,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水彩画在中国历经百年风雨,已经到了厚积薄发的阶段,近年来,水彩画艺术在我国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水彩画家不断挖掘出新的表现素材,撞击出新的艺术灵感,不断有新的作品来刷新我们的视觉。只有敢于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陈出新,才能真正发挥水彩画的独特艺术语言,推动水彩画的繁荣和发展。

水彩画

爱水彩,爱生活!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